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文化社會學專題
Seminar on Sociology of Culture 
開課學期
105-2 
授課對象
社會科學院  社會學研究所  
授課教師
李明璁 
課號
Soc7008 
課程識別碼
325 M0260 
班次
 
學分
3.0 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二7,8,9(14:20~17:20) 
上課地點
社318 
備註
限碩士班以上
總人數上限:15人
外系人數限制:5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052Soc7008_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〈文化社會學專題:身體、媒體與政體〉授課大綱
Sociology of Culture: Bodies, Media and Regimes

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碩博士班 2017年春—夏
時間:週二14:20 — 17:20
地點:台大社會系館 318 室
授課教師:李明璁
通訊信箱:camducklee@gmail.com

相對於人類學自發展之初便以文化與身體作為核心議題,早期的社會學研究,多半聚焦政經制度與社會問題,而對「文化」與「身體」疏於關照、或定位曖昧。隨著資本主義的日漸深化,與之並立的現代性文化亦展現了多元而矛盾的風貌,越來越多社會研究者,深入人們生活世界的「文化」生產與消費,並以「身體」作為分析各類議題(如階級、族群、性別等)的重要切入點。

文化社會學所涉及之次領域(如媒介、消費、影像、藝術、音樂、文學、身體等)相當繁多,根本不可能統攝含括進有限的一學期課堂中。因此本次的研究所專題討論課,將以當代社會中的「三位一體:身體、媒體、政體」作為主軸,藉此聚焦對相關重要文化理論的紮實閱讀、消化與運用。

課程將由時間與空間兩條軸線開展。首先,從十九世紀末的巴黎街頭出發,一路回溯,直至二十一世紀的全球都會,透過理論與案例,討論現代性(modernity)發展歷程中的「三體」關係。接著,我們將從共時而不同空間的科技化趨勢延伸閱讀,嘗試對日常「三體」的同化與異質經驗(如即時性、速度感、人機一體、醫病界定、性別分化等)重新概念化、理論化。 

課程目標
總的來說,透過身體、媒體與政體三者盤根錯節的關係討論,我們將一起思考在資本主義架構中「文化」如何深化社會控制、或相對的如何可能賦權人民;同時,也反覆辨證釐清當代文化呈現的諸多樣態:協商、爭鬥、拼貼、挪用、愉悅、踰越、消亡、創生…… 
課程要求
一、每週需按進度完成指定文獻閱讀,並於週一傍晚18:00前,將下列兩份個人作業上傳至ceiba本課程網站(逾時繳交系統將自動標記):

(a) 備忘筆記(memo):請以大約一千字篇幅,精要說明當週指定文獻的主要討論軸線、及其與前週或你曾讀過相關文獻的關鍵對話點,最後請提出一個你讀完後會想請問作者或與大家進一步討論的問題。

(b) 讀書引文(quotes):請從當週指定文獻中直接引錄出至少五則原文(所謂一則quote,可以是一句或一段文字並附上頁碼;如原文為英文,請逕自譯成中文),以及你對該引文之簡要評論。

每週個人作業,共佔學期總成績30%。原則上不接受遲交,如有特殊理由請務必事先請假(但之後仍需補繳)。遲交兩次者以缺繳一次計算,無故缺繳兩次者,個人作業成績(即總成績之30%)將不予計分。

二、每位同學都必須先上網閱讀完其他同學的memo與quotes,並選擇其中你想要針對回應的一或數篇,簡要記下你自己的comments於便利貼紙上,在課前張貼於教室黑板。我們將據此便利貼回應,進行交叉討論。

三、每週課堂輪替一個小組(由3-4位同學組成)負責簡報,內容必須整合:當週所有讀本之摘要、以及自行搜尋的相關補充資料。在簡報中,老師會視需要隨時插入提問,並帶領大家進行討論。負責報告組的同學,當週可免除繳交前述個人作業。小組各週簡報成績,加總後共佔學期總分之30%。

四、期末個人報告(5000字以上),佔學期總成績40%。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W03: 03/07 社會學的身體化:從淹沒到重新浮現
Chris Shilling著,謝明珊、杜欣欣譯,2009,《身體三面向:文化、科技與社會》第一至三章,頁1-107。

W04: 03/14 現代化身體的誕生(十九世紀末)
Marshall Berman, 1982, All That Is Solid Melts into Air. Part II, pp. 131-171.
Charles P. Baudelaire著,陳太乙譯,2016,《現代生活的畫家》,第一章,頁35-89。
Walter Benjamin著,張旭東、魏文生譯,2003,《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:論波特萊爾》,頁67-191。

W05: 03/21 政體變革與身體變化(二十世紀初)
黃金麟,2001,《歷史、身體、國家:近代中國的身體形成》。全本閱讀。

W06: 03/28 媒體模控與身體宰制(二十世紀中)
Louis Althusser著,杜章智譯,1990,〈意識型態和意識型態的國家機器〉,收錄於《列寧和哲學》,頁151-206。
Max Horkheimer & Theodor W. Adorno著,林宏濤譯,2008,〈文化工業:作為群眾欺騙的啟蒙〉,收錄於《啟蒙的辯證》,頁155-210。
Theodor W. Adorno祝,黃宗儀譯,1997,〈文化工業再探〉,收錄於J. C. Alexander & S. Seidman編《文化與社會》,頁318-328。

W08: 04/11 大眾文化與身體協商(二十世紀末)
John Storey著,張君玫譯,2001,《文化消費與日常生活》,第八章,頁203-234。
John Storey, 2004, Inventing Popular Culture. Ch. 4-6, pp. 48-91.

W09: 04/18 液態社會與身體流動(二十一世紀初)
Zygmunt Bauman著,徐朝友譯,2012,《流動的生活》。全本閱讀。

W11: 05/02 全球景觀
Arjun Appadurai著,鄭義愷譯,2009,《消失的現代性》,第一至四章,頁1-119。

W12: 05/09 移動文化
Peter Adey著,徐苔玲、王志弘譯,2013,《移動》。全本閱讀。

W13: 05/16 即時社會
John Tomlinson著,趙偉妏譯,2011,《速度文化:即時性社會的來臨》。全本閱讀。

W14: 05/23 科技身體
Donna J. Haraway著,張君玫譯,2010,〈賽伯格宣言〉,收錄於《猿猴、賽伯格和女人》第八章,頁243-293。
Chris Shilling著,謝明珊、杜欣欣譯,2009,《身體三面向:文化、科技與社會》第八章,頁249-282。
Kate Cregan著,謝明珊譯,2011,《身體社會學:體現的抽象化描繪》第六章,頁199-238。

W16: 06/06 醫病論述
Susan Sontag著,程巍譯,2012,《疾病的隱喻》。全本閱讀。
Donna J. Haraway著,張君玫譯,2010,〈後現代身體的生命政治:免疫系統論述中的自我構成〉,收錄於《猿猴、賽伯格和女人》第十章,頁325-378。

W17: 06/13 性別空間
Linda McDowell著,徐苔玲、王志弘譯,2006,《性別、認同與地方》,第一至六章,頁1-230。 
參考書目
待補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 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3週
3/07  社會學的身體化:從淹沒到重新浮現
Chris Shilling著,謝明珊、杜欣欣譯,2009,《身體三面向:文化、科技與社會》第一至三章,頁1-107。 
第4週
3/14  現代化身體的誕生(十九世紀末)
Marshall Berman, 1982, All That Is Solid Melts into Air. Part II, pp. 131-171.
Charles P. Baudelaire著,陳太乙譯,2016,《現代生活的畫家》,第一章,頁35-89。
Walter Benjamin著,張旭東、魏文生譯,2003,《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:論波特萊爾》,頁67-191。
 
第5週
3/21  政體變革與身體變化(二十世紀初)
黃金麟,2001,《歷史、身體、國家:近代中國的身體形成》。全本閱讀。
 
第6週
3/28  媒體模控與身體宰制(二十世紀中)
Louis Althusser著,杜章智譯,1990,〈意識型態和意識型態的國家機器〉,收錄於《列寧和哲學》,頁151-206。
Max Horkheimer & Theodor W. Adorno著,林宏濤譯,2008,〈文化工業:作為群眾欺騙的啟蒙〉,收錄於《啟蒙的辯證》,頁155-210。
Theodor W. Adorno祝,黃宗儀譯,1997,〈文化工業再探〉,收錄於J. C. Alexander & S. Seidman編《文化與社會》,頁318-328。
 
第7週
4/04  清明,停課 
第8週
4/11  大眾文化與身體協商(二十世紀末)
John Storey著,張君玫譯,2001,《文化消費與日常生活》,第八章,頁203-234。
John Storey, 2004, Inventing Popular Culture. Ch. 4-6, pp. 48-91.
 
第9週
4/18  液態社會與身體流動(二十一世紀初)
Zygmunt Bauman著,徐朝友譯,2012,《流動的生活》。全本閱讀。
 
第10週
4/25  個人期末報告proposal討論
 
第11週
5/02  全球景觀
Arjun Appadurai著,鄭義愷譯,2009,《消失的現代性》,第一至四章,頁1-119。 
第12週
5/09  移動文化
Peter Adey著,徐苔玲、王志弘譯,2013,《移動》。全本閱讀。 
第13週
5/16  即時社會
John Tomlinson著,趙偉妏譯,2011,《速度文化:即時性社會的來臨》。全本閱讀。 
第14週
5/23  科技身體
Donna J. Haraway著,張君玫譯,2010,〈賽伯格宣言〉,收錄於《猿猴、賽伯格和女人》第八章,頁243-293。
Chris Shilling著,謝明珊、杜欣欣譯,2009,《身體三面向:文化、科技與社會》第八章,頁249-282。
Kate Cregan著,謝明珊譯,2011,《身體社會學:體現的抽象化描繪》第六章,頁199-238。 
第15週
5/30  端午節,停課 
第16週
6/06  醫病論述
Susan Sontag著,程巍譯,2012,《疾病的隱喻》。全本閱讀。
Donna J. Haraway著,張君玫譯,2010,〈後現代身體的生命政治:免疫系統論述中的自我構成〉,收錄於《猿猴、賽伯格和女人》第十章,頁325-378。  
第17週
6/13  性別空間
Linda McDowell著,徐苔玲、王志弘譯,2006,《性別、認同與地方》,第一至六章,頁1-230。 
第18週
6/20  期末綜合討論